取消
液壓密封密封泄漏原因
油缸發生漏油時,首先請確認泄漏發生的位置,有時會將非密封件的泄漏情況或附著油脂等的泄漏誤認為密封件的泄漏。
確認為密封件發生泄漏時,請查看往復運動密封件和密封有關產品是否存在異常。具體分析表-1。
表-1
注1)密封件材質的變更需要考慮其它條件,請咨詢上海樂吾公司。
注2)因防塵性和密封性具有相反的性質,需要根據重要程度保持平衡。
注3)真對 內的密封件異?,F象,只靠密封件的對策解決較為困難,建議改善使用條件。
液壓密封失效現象及對策
丁腈橡膠密封件
外 觀 | 原 因 | 對 策 | |||
現象 | 狀 態 | ||||
劣 | 整個滑動表面硬化,表面有光澤和裂紋,或者用手指一推,就出現裂紋。 | ?高速或內壓過高導致 | ?活塞密封改用組合式擠壓密封。 | ||
?整個密封件硬化,唇口有明顯的塑性變形。 ?彎曲密封件時,會出現裂紋。 | ?油溫高。 | ?降低油溫或換用耐熱(氟橡膠)橡膠密封件。 | |||
?油的影響。 | ?換手更耐油的橡膠材料。 ?換新油。 | ||||
整個密封件表面有微小裂紋 | ?密封件長時間在大氣 | ?沒在必要時不要把密封件暴露于大氣中,應在包裝良好的狀態下保管于密閉陰涼處。 | |||
?安裝與活塞狀態下放 | ?不要在安裝活塞狀態下 缸上。 | ||||
膨 | 整個密封件軟化 | ?油與橡膠不適應。 | ?換用耐油性好的密封件。 | ||
?清洗液的影響。 | ?更換清洗液。 | ||||
磨 | 滑動表面有光澤,如鏡面狀的磨損。 | ?滑動行程短,潤滑油 | ?如果是活塞密封,可采 | ||
?滑動表面粗糙度不合 | ?采用推薦的粗糙度。 |
外 觀 | 原 因 | 對 策 | |||
現象 | 狀 態 | ||||
磨 損 | 在圓周上唇部接觸寬度連續變化,最大與最小寬度位置大致對稱。 | ?活塞桿和油缸頭偏心,油缸和活塞頭偏心。 | ?裝配偏心控制在密封件允許范圍內。 | ||
部分滑動唇口周邊有異常磨損(與側向) | ?(活塞)抗磨環和軸承(活塞桿)因側向載荷過大造成異常磨損。 | ?更換更耐負荷的抗磨環和軸承材料。 | |||
傷 痕 | 唇口部有局部的缺損、凹痕。 | ?保管時用釘子等懸掛,造成了產生局部變形的外力。 | ?改進保管方法。 | ||
?裝配時,配合面的倒角小。 | ?加大配合側倒角,去除表面毛刺使其可以順暢安裝。 | ||||
?裝配時,被螺絲刀等導致。 | ?組裝時使用專業裝配工具。 | ||||
滑動面有傷痕 | ?配合面上有傷痕。 | ?按照尺寸表加工倒角,去除毛刺使其可以順暢安裝。 | |||
?裝配時配合倒角周圍有毛刺。 | |||||
?異物卡咬。 | ?去除異物。 | ||||
壓 痕 | 滑動表面有小的凹痕 | ?由于清洗不徹底,在配合面上殘留異物、或切削碎屑。 | ?除去設備上附著的異物。 | ||
?油中含有原有異物或油氧化生成的新異物。 | ?換新油。 |
外 觀 | 原 因 | 對 策 | |||
現象 | 狀 態 | ||||
破 | 密封件滑動唇口有局部弧形破損(活塞密封件) | ?背壓過大。 | ?換用有卸壓槽的密封件或組合式擠壓密封圈。 | ||
密封件溝槽為起點發生的破損 | ?由于脈沖壓力頻率過高,產生疲勞破損。 | ?如果是活塞桿密封,請并用緩沖環。 ?如果是活塞密封,換用組合式擠壓密封。 | |||
?低溫時起動產生裂紋。 | ?換用耐寒性更好的橡膠材料。 | ||||
滑動唇口全周發生破損 | ?密封件材料劣化。 | ?換用耐熱、耐油性更好的橡膠材料。 | |||
?油劣化。 | ?更換新油。 | ||||
密封件圓周上1~2個位置發生破損 | ?密封件在扭轉的狀態下被安裝。 | ?改善安裝方法和安裝夾具。 | |||
?在密封件安裝不良狀態下進行了下一步組裝工序(活塞桿與腔體的組裝)。 |
外 觀 | 原 因 | 對 策 | |||
現象 | 狀 態 | ||||
擠 | 滑動面根部有破損 | ?擠出間隙過大。 | ?縮小間隙尺寸。 | ||
?軸承磨損過大,導致間隙增大。 | ?更換適合的軸承材料。 | ||||
?壓力過大。 | ?并用擋圈,并重新選型密封件。 | ||||
固定側根部發生破損 | ?安裝溝槽的設計不適合。 | ?修改倒角。 | |||
?壓板強度不足導致產生間隙。 | ?提高壓板強度。 | ||||
?擋圈不合適。 | ?調整擋圈的尺寸。 | ||||
密封件根部與擋圈同時發生擠出 | ?擠出間隙過大。 | ?縮小間隙尺寸。 | |||
?擋圈不合適。 | ?擋圈的材料更換為更有強度的材料。 ?增大擋圈的厚度尺寸。 | ||||
燒 損 | 唇口和溝槽部發生局部的焦燒炭化或熔化 | ?殘留空氣的絕熱壓縮引起焦燒。 | ?油缸起動前,需排盡空氣。 ?油缸起動時,不要立即開到高速。 ?在Y形密封圈谷部加入潤滑脂,以防止空氣蓄積。 ?在活塞導向環外側增加耐熱材料的納污環。 |
聚氨酯密封件
外 觀 | 原 因 | 對 策 | ||
現象 | 狀 態 | |||
劣 | 表面有光澤并發生裂紋,或按壓時出現裂紋。 | ?油溫過高。 | ?降低油溫或換用更耐熱材料(氟橡膠)。 | |
?油與橡膠不相適合。 | ?確認耐油性,換用密封件材料或液壓油種類。 | |||
?油劣化。 | ?更換新油。 | |||
喪失橡膠彈性并發生破損 | ?油溫過高。 | ?更換耐熱耐油性更好的橡膠材料。 | ||
?油與橡膠不相適合。 | ?確認耐油性,換用密封件材料或液壓油種類。 | |||
?油劣化。 | ?更換新油。 | |||
滑動唇口全周發生破損 | ?油溫過高。 | ?更換耐熱耐油性更好的橡膠材料。 | ||
?油與橡膠不相適合。 | ?確認耐油性,換用密封件材料或液壓油種類。 | |||
磨 | 滑動表面有光澤,如鏡面狀的磨損。 | ?微小行程滑動,潤滑油膜的形成不充分。 | ?如果是活塞密封,可采 | |
?常時壓力高于3MPa。 | ?如果是活塞密封,可采 | |||
滑動唇口上出現局部的異常磨損(與側向載荷方向一致)。 | ?側向載荷過大導致(活塞)抗磨環和軸承(活塞桿)的異常磨損。 | ?選用可承受更高載荷的抗磨環和軸承材料。 |
外 觀 | 原 因 | 對 策 | ||
現象 | 狀 態 | |||
磨 | 滑動面有條痕狀的磨損 | ?微小行程滑動,潤滑油膜的形成不充分。 ?摩擦生熱較大,油膜較薄。 | ?若采用未切口唇形時,可換用唇口切角。 ?換用自潤滑性良好的組合密封件。 ?若活塞桿密封時,可并用緩沖環。 | |
傷 | 唇口前端有局部損傷、凹痕。 | ?保管時用釘子或鐵絲等懸掛所引起的外力作用。 | ?改善保管方法。 | |
?裝配時,配合面的倒角周圍的毛刺引起的損傷和凹陷。 | ?加大配合側倒角,去除表面毛刺使其平滑。 | |||
?用釘或螺絲刀等裝配時引起的破損或凹痕。 | ?組裝時使用專業裝配工具。 | |||
滑動表面有傷痕 | ?配合面上有傷痕。 | ?裝配前充分檢查。 | ||
?裝配時,配合面的倒角周圍的毛刺引起的損傷和凹陷。 | ?加大配合側倒角,去除表面毛刺使其平滑。 | |||
?因異物的卡咬引起的傷痕。 | ?清除異物。 | |||
唇口前端發生損傷 | ?裝配時配合面倒角周圍的毛刺引起的傷痕。 | ?按尺寸表加工倒角,除于毛刺使其平滑。 | ||
破 | 密封件滑動唇口被擠出呈弧形狀,或者出現破損(活塞密封件)。 | ?背壓過大。 | ?使用聚氨酯密封件情況下,換用有卸壓槽的密封件。 ?換用組合密封件。 |
外 觀 | 原 因 | 對 策 | ||
現象 | 狀 態 | |||
破 | Y形密封件的溝槽為起點發生裂紋 | 因沖擊壓力頻繁導致的疲勞破損。 | ?活塞密封,可換用組合式擠壓密封。 | |
擠 | 滑動面根部發生破損 | ?擠出間隙過大。 | ?縮小間隙尺寸。 | |
?軸承磨損過大,導致間隙增大。 | ?更換軸承材料,選用適合的軸承材料。 | |||
?壓力過高。 | ?并用擋圈,并重新選型密封件。 ?與緩沖環共用。 | |||
從滑動面根部到唇口前端有微小凹痕,根部有較薄的薄膜狀擠出物粘著。 | ?擠出間隙過大。 | ?縮小間隙尺寸。 | ||
?壓力過高。 | ?并用擋圈,并重新選型密封件。 ?與緩沖環共用。 | |||
滑動面根部有擠出變形,整體變色呈紅色。 | ?擠出間隙過大。 | ?縮小間隙尺寸。 | ||
?軸承磨損過大,導致間隙增大。 | ?更換軸承材料,選用適合的軸承材料。 | |||
?壓力過高。 | ?并用擋圈,并重新選型密封件。 ?與緩沖環共用。 | |||
純PTFE擋圈外側缺損,該對應部分的密封件被擠出變形。 | ?擋圈強度不足且耐磨性不足。 | ?擋路上材料變更為填充PTFE或PA。 |
外 觀 | 原 因 | 對 策 | ||
現象 | 狀 態 | |||
燒 損 | Y形密封件的溝槽部局部發生燒焦炭化 | ?殘留空氣的絕熱壓縮引起燒損。 | ?油缸起動前,需排盡空氣。 ?油缸起動時,不要立即開到高速。 ?在Y形密封圈谷部加入潤滑脂,以防止空氣蓄積。 ?在活塞導向環外側增加耐熱材料的納污環。 | |
變 形 | 密封件外周兩處發生變形及損傷 | ?整體溝槽內安裝不良。 | ?詳見液壓密封件的安裝方法。 |
組合密封件
外觀 | 原因 | 對策 | ||
現象 | 狀態 | |||
劣 | 背環發生裂紋 | ?在高溫下使用。 | ?背環變更為耐熱性更好的材質。 | |
磨 | 密封件圓周上有局部異常磨損(與側向載荷方向一致)。 | ?因側向載荷過大造成抗磨環和軸承異常磨損(從而引起偏心)。 | ?更換抗磨環和軸承材料,選用可承受相應側向載荷的材料。 | |
?部分配合滑動面粗糙。 | ?加工至少達到選擇密封件推薦的粗糙度。 | |||
傷 | 表面環滑動面上發生局部刮傷 | ?密封件的滑動配合面上有損傷。 | ?裝配前充分檢查。 | |
?裝配時配合面倒角周圍有毛刺和飛邊。 | ?按尺寸表加工倒角,除去毛刺使其平滑。 | |||
?含有金屬粉末等異物的卡咬。 | ?去除異物。 | |||
擠 | 密封件滑動面有薄膜狀擠出物 | ?擠出間隙大。 | ?減小擠出間隙。 |
密封件有關產品
外觀 | 原因 | 對策 | ||
現象 | 狀態 | |||
凹 | 在密封件及擋圈里藏有異物 | ?油中、配管等有異物存在。 | ?去掉異物。 | |
?因活塞和腔體碰觸產生金屬末。 | ?更換抗磨環和軸承材料,選用可承受相應側向載荷的材料。 | |||
擠 | 擋圈被擠出 | ?擠出間隙大。 | ?減小擠出間隙。 料。 | |
燒 | 抗磨環的一側炭化 | ?殘留空氣的絕熱壓縮引起燒損。 | ?油缸起動前,需排盡空氣。 到高速。 熱材料的納污環。 |
相關新聞